The purpose of holistic education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fre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ch could help them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values of life, inspire their learning and creative potential, and to attain a balanced personal development while becoming people with integrity.
中心介紹about spC
為推動全人教育理念,師大於99年成立「全人教育中心籌備處」,並於104年正式納編為「全人教育中心」(Holistic Education Center)。中心致力於營造自由學習環境,融合永續發展教育(ESD)與SDGs,協助學生探索生命意義、激發學習潛能,達成身心均衡發展與永續素養的提升。隨著全球快速變遷,高等教育肩負培育能適應未來社會與產業的複合型人才之責。本校校務發展明確提出「開創多元學習環境,善盡社會責任」的目標,學生事務處亦以「促進學生全人發展」為願景。在此脈絡下,全人教育中心於114年轉型為社會實踐中心,不僅深化社會參與,亦整合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,落實學術與人格並重的培育理念。學生在參與實踐歷程中,能從行動中理解社會議題、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;透過品德教育強化道德判斷與社會責任感;藉由生命教育面對挑戰、反思自我,邁向更成熟的心靈與精神成長。轉型後的社會實踐中心,將是推動學生全人發展的核心基地,引領學生扎根知識、厚植品德,並積極回應未來社會的創新挑戰。
業務項目OVERVIEW
五力全開,成就學習
社會實踐中心以「推動社會實踐」、「推廣品德教育」、「推展生命教育」三大工作目標為主軸,盼望藉由相關策略及具體執行作法,培養本校學生的跨域力、關懷力、實踐力、反思力及復原力,目標是要讓學生全人發展,兼具「多元跨界」、「關懷共行」、「反思成長」、「永續實踐」、「韌性前行」的能力,並成為具備現代公民素養且擁有社會影響力及韌性的師大人。
跨域力(多元跨界):在多元背景下整合知識、技能與資源,創造價值或解決問題。
關懷力(關懷共行):關注他人感受與需求,展現同理心,透過行動促進他人福祉。
反思力(反思成長):反省自身的經驗,透過批判性思考持續改進,促進個人成長。
實踐力(永續實踐):能夠分析評估狀況、有效執行、持續推進達成目標的執行力。
復原力(韌性前行):面對逆境或壓力時,能夠即時調整心態,展現韌性與適應力。

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提升個人與社會互動能力的重要途徑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不僅有助於學術知識的應用,還能夠加強實務操作技能,深化對專業領域的理解與應用能力。社會 實踐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,探索新的解決方案,這種實踐中的反思與 改進過程,對於個人成長至關重要。通過參與社會實踐,學生能夠建立更廣泛的社會網絡, 擴展職業視野,培養社會韌性,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過去已有許多國內外的量化及質性研究,證實透過社會實踐的學習歷程,可以協助學生 統合各方面的知識,並培養實作及應用的能力。事實上,許多國外名校也強調社會連結與倡議,認為是學生接觸真實世界、並能發揮所長、促進社會正義的重要途徑。
推動社會實踐策略:
- 規劃社會實踐相關課程與方案;
- 宣導社會實踐相關理念,鼓勵學生自主提案進行社會議題行動;
- 加強學生社會實踐相關知能,提升社會韌性及社會影響力。
具體作法:
- 開設通識社會實踐課程「社區方案規劃與實踐」;
- 規劃社會議題行動獎勵計畫,鼓勵本校學生主動提出社會議題行動,各類自發性議題、高中主題營隊、反鄉服務隊等行動方案皆可申請。設有「行動領航員」協助社會議題行動與反思;
- 舉辦培力工作坊與相關推廣活動,包含辦理工作坊,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及關注社會議題提出行動方案,運用多元媒材及創新活動推廣社會實踐理念與精神,並規劃境外生在地服務活動;
- 蒐集並宣傳優良社會實踐方案,打造本校社會影響力;此外進行社區資源及夥伴關係之媒合;
- 持續成效評估,展現學生學習成果。